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五首意韵深远的禅意诗,通达明澈,看懂一半就受益终身!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6 10:25:46    


禅意是指清空安宁的心,用做佛教术语。禅意是一种摆脱欲望束缚的最高境界。

禅意诗在我国的诗歌王国里 有着独特的魅力,其富含哲理,读之令人心境明澈。禅境是被人美化之后的理想境界,让人放下,让人释怀。俗语云:看淡心不累,看开心不苦。在处处泛着苦味的世间,让自己歇一歇,喝一杯清茶,品几首禅诗,也是一种生活的禅意。

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首禅意诗,寻一份自在明澈。

唐人王楚志写了一首《他人诗》

,因其语直白,其意豁达,传诵千年,让我们直面自身,无需攀比,我就是我,独一无二的我,与他人何干。

他人骑大马,我独骑驴子。

回顾担柴汉,心下较些子。

读这首诗让我又想起了宋代柴陵郁禅师的一首偈语:

我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。

今朝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。

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身怀明珠,却被尘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蔽。一旦我们抖落红尘污垢,明珠将会光芒万丈,照破山河。

宋代一位叫释志芝的禅师,住在庐山的归宗寺。他一生喜欢远离人世间的喧嚣,独居深山,与白云清风为伴。一日清晨志芝禅师一觉醒来,发现之前屋周萦绕的白云,经过昨夜的一场风雨,消失的无影无踪,老和尚感慨万千,写下了一首《千峰顶上诗》:

千峰顶上一间屋,

老僧半间云半间。

夜晚云随风雨去,

到头不似老僧闲。

白云看似自在悠闲,一场风雨后,它已不知的踪,看来,白云还没有老和尚我淡定从容。所以许多人说富贵如浮云,看淡心自安。

宋朝有一位无尽藏尼,在春日里,外出寻春不得,没想到寻春归来后,寺里梅花怒放,已春满枝头。于是写了一首《嗅梅》诗:

尽日寻春不见春,

芒鞋踏遍陇头云。

归来笑拈梅花嗅,

春在枝头已十分。

此诗以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,出家人为了见到真我,不辞千辛万难,苦苦寻觅。却突然觉悟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,不假外求,本自无缺,可又有多少人能得到呢?

我们俗世凡人不求什么真身大法,但真正地审视自身,肯定自我,会有所得,会发现踏破芒鞋,春天原来就在身边。苏轼说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辛弃疾说: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我们却往往舍近求远而不自知。

元代有一位禅师,名叫释清珙,字石屋,是一位得道高僧。他曾在天湖庵山居长达四十年,有《石屋珙禅师语录》两卷传世,他写过一首特别有趣的诗:

过去事已过去了,

未来不必预思量。

只今只道只今句,

梅子熟时枙子香。

这首诗是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,未来还没到来,不必劳神细思量。现在只说现在的话,如同梅子成熟时,自然有枙子花飘香。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活在当下,未来不可预测,还是享受现在的花香吧!

相关推荐